纽威评论:研究华人,分析世界,挑战舆论

本期撰文/ 卡尔

资料整理/ 卡尔

内容编辑/ 卡尔

 

2017年1月1日-1月7日:

 

去年所发生的一切实在令人震撼,虽然明知乱局难解,还是盼望新年能够有新气象。作为新年感言,笔者认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盼望永远不要放弃三个原则:一是对真相的追求,二是对一个更好的世界的盼望,三是不同立场的人类之间沟通并实现和解的可能性。

 

先谈谈中国崛起。关于萨德问题,中国政府表现出了极其强硬的态度,在文娱产业的“限韩令”之后,这次又使出了向韩国的大企业施压的手段,使得韩国政府夹在中美之间非常为难。显然中国在亚洲的实力已经不可小视。可是,这个唯一能在亚洲挑战美国势力范围的新兴大国,究竟会建立起什么样的新秩序呢?中国已经慢慢的表述出一种反对“外部力量”干涉亚洲的意图(南海是个开端),但这种说法还是缺乏理论内核。批评者会振振有词的说,为什么美国为自己的利益支配亚洲就是错的,中国使出类似的手法就没关系?因此,本期最后一篇由罗岗撰写的文章是个很好的提醒,那就是不要忘记中国革命曾经拥有过的“第三世界”视野。中国是不是应该努力为新的世界秩序提供思想资源,并且试着去帮助一些世界范围内挑战现行秩序的社会运动呢?

 

对于对岸的台湾人来说,像刚才这种宏大的想象,对他们来说是很陌生的东西。在台湾,身份认同问题永远压过所有的议题。《湾生回家》这部感动不少台湾人的作品,如今曝出作者根本不是真正的湾生。现在,针对作品中明显的“日本情结”,批评者抓住机会猛烈开火,一场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的“文化战争”又开始了。在笔者看来,台湾社会被身份认同问题笼罩,那种弥漫着的悲情,是一种后殖民的症状。情有可原,但确实也妨碍了对社会问题结构性分析的深度和“长时段”历史性的思考。不过必须提醒,由于中国大陆在近代走了一条自主的民族解放道路,并没有经历全部沦为殖民地以及被霸权支配的那种体验。因此,大陆对台湾应该多一份“理解之同情”的态度。

 

亚洲那些二战后的新兴民主政体中,陷入身份认同政治僵局的,当然不止台湾而已,马来西亚也是重灾区。麦当劳的清真蛋糕风波,激起了许多华人的不满,认为这是大马走向伊斯兰化的征兆。但是,华人(特别是行动党的支持者)炒热这一事件,反而帮助了试图善于操纵族群政治的巫统,后者正想借着“伊斯兰”的议题掩盖难堪的腐败丑闻。但是,笔者又可以理解华人很难冷静讨论这一问题,因为“马来人至上”的意识形态,华人屡次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互相包容”的想法在残酷的现实打击之下,很难得到共鸣。可是,除此以外,还有别的出路吗?要走出被动忍让和发泄愤怒的悲情,应该诉诸超越自身族群,建立族群平等的马来西亚“公民”身份的政治。要想打垮巫统的霸权,光靠华人自己内部的认同政治是不够的。

 

***以下是本周择选的新闻***

 

中国:萨德问题 中国政府向韩国企业施压

b148b967da

中国为逼韩国放弃萨德向韩企施压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0882

 

点评:向企业施压的手法等于变相的经济制裁,中国政府显然希望用商贸手段将亚太国家拉到自己的阵营。从目前的动作来看,中国似乎是希望打造一种中国版的新“门罗主义”。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就南海问题与亚洲各国协商时,对外发言总要特别强调反对“外部力量”介入,这隐含着将美国赶出亚洲的雄心壮志。

 

打垮美国在亚洲的霸权,对亚洲的未来当然有正面的意义。中国崛起已成事实,但也要花时间思考,未来那个由中国主导的亚洲秩序,究竟能不能产生与美国霸权不同的新内容?

 

中国:中国官方批评川普“推特外交”

trump_two

新华时评:沉迷于“推特外交”不可取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7-01/03/c_1120239166.htm

 

点评:在新总统就任前的试探阶段,川普的表现让中国政府大失所望。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的升高会对世界格局造成深远的影响。

 

美国:共和党提议停止向联合国拨款

Republicans prep bills to defund UN

http://thehill.com/policy/international/312673-republicans-prepare-legislation-to-defund-united-nations

 

点评:针对联合国前不久通过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设定居点的决议,共和党在强大的“以色列游说集团”的影响之下,做出这种回应不足为奇。

 

当然,同时也要考虑到川普很快就要上台,轻视国际组织和国家间协作的外交思路的单边主义理念有抬头的趋势。小布什时期的单边主义,至少还有一个传播民主制度的理想,现在估计连这个理想也不复存在了。

 

台湾:《湾生回家》造假风波

8698998_orig

乡愁、骗局、真假身份与非虚构书写,《湾生回家》造假风波回顾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103-dailynews-Wansei-Back-Home/

 

点评:《湾生回家》就算是一部文艺作品,其感染力也与作者的特殊身份有关。现在曝出身份造假,当然不能原谅。

 

当然,这件事成为热点,是因为触及到了台湾人最敏感的文化认同问题。许多人仅仅停留在“有些台湾人居然这么亲日”这个层面,其实应该把这种现象放在更深的历史脉络中去理解。身份认同的压力,造成一种诉诸悲情的政治。情绪化的政治,又没办法让台湾民众静下心来去认识不同群体(也包括对岸的人民)的历史经验。

 

只打童乩却放任桌头的湾骗回家(管仁健)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01-07/80806

 

点评:虽然《湾生回家》的作者造假,不过还是有必要了解那段历史。日本在殖民中国东北、朝鲜和台湾时,日本移民及其后代在战后确实有着许多曲折的故事,许多人还面临着身份的问题。其实,比起东北和朝鲜的日本移民后代,“湾生”的命运要幸运得多。

 

芬兰:“无条件基本收入”政策开始实验

Finland introduces basic income for unemployed

http://www.aljazeera.com/news/2017/01/finland-introduces-basic-income-unemployed-170103190406168.html

 

点评:今天欧美主流左派和右派都认为福利国家还有社民主义的理念已经过时了。可是,在北欧诸国这些理念仍有其生命力,这些国家的政府还是不断进行着新的社会福利政策实验。无条件基本收入就是在完全没有门槛的情况下,给予失业者一笔基本收入——不过也要取消现有福利。这是一项帮助社会最底层的贫困者的措施。成效如何,尚待观察。

 

澳大利亚:政府考虑提高入籍考试难度

入籍测试变难了 你是合格的澳大利亚公民吗

https://www.chinaqw.com/hqhr/2017/01-03/120281.shtml

 

点评:澳大利亚移民部长要提高入籍考试的难度,理由是今后将要更加侧重移民是否接受“澳大利亚价值观”。若不接受,则不应获得公民资格。

 

那么,谁来定义“澳大利亚价值观”呢?此外,一个人内心是否认同“澳大利亚价值观”,凭入籍考试能坚定出来吗?部长言论的潜台词,是暗示有些移民有可能会成为澳大利亚社会的威胁,背后是一种操纵身份认同政治的策略。

 

菲律宾:杜特尔特的网军部队

Rodrigo Duterte’s Army of Online Trolls

https://newrepublic.com/article/138952/rodrigo-dutertes-army-online-trolls

 

点评:当年“阿拉伯之春”的时候,西方媒体兴奋的讨论Facebook在推动民主化过程中的作用。真是幼稚!这些技术也可以掌握在威权领袖手中来推动他们的议程。

 

香港:中联办谈一国两制三条底线

接受央视访问 张晓明:香港要守一国两制的三条底线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張曉明-香港要守一國兩制的三條底線/

 

点评:三条底线本身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是张晓明在访问中提到,香港“风采依然”。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可中央却仍然把过去港英时期的经验和制度设计作为典范,缺乏“繁荣稳定”之外的新远景,长期下去实在令人忧虑。

 

香港:反思香港政治制度

从没有做好本分的建制派

http://www.pentoy.hk/時事/l21/2017/01/02/從沒有做好本分的建制派/

 

点评:既然“一国两制”目前的制度设计(“功能组别”、“分组点票制”以及特首对法案拥有事实上的绝对否决权)使得反对派难以在立法会对政府施政有实质影响,掌权的建制派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在香港的行政主导的体系之外,在政策上提出自己的见解。给香港提供一个建设性的远景的工作,建制派不去做的话,就把空间留给了反对派。问题是反对派在现有格局下无法掌权,就会有激进化的趋势。激进化又会让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采取更加保守的态度。

 

当然,要想让建制派有动力做些有大格局的事情,中央还是要给予一些压力才行,毕竟现有的制度让他们太舒服了。讽刺的是,跟很多反对派的认知相反,如果“一国两制”今后要健康的运行下去的话,中央要更积极的介入。

 

马来西亚:麦当劳清真蛋糕争议

Âóµ±À;͡°·ÇÇåÕæµ°¸â½ûÁ·¢³öµÀǸÉùÃ÷¡£

陈莉珍:包容不该是单方面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603206/陈莉珍·包容不该是单方面

 

麦当劳清真蛋糕不可容忍

http://news.seehua.com/?p=240211

点评:马来西亚的麦当劳禁止非清真蛋糕之举,刺激了很多对马来西亚走向“伊斯兰化”非常敏感的民众(尤其是华人)。陈莉珍的评论文章主张华人和穆斯林应该相互包容,可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族群对立非常严重的地方,根本不容冷静的讨论。

 

可以理解很多华人担心伊斯兰化的力量会越来越大,正如第二篇评论文章所说的,不能小看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可是,关于伊斯兰的议题被炒热,却也正好落入操纵族群的巫统的陷阱,反而遮盖了马来西亚近期的经济不振和政府腐败问题。

 

台湾:年轻一代倾向独立

《天下》国情调查:“维持现状”不变 39岁以下倒向“独立”

https://tw.news.yahoo.com/《天下》國情調查:「維持現狀」不變 39歲以下倒-081410276.html

 

点评:看到这则新闻,很多盼望两岸统一的大陆网友肯定会想,事已至此,两岸之间还有什么可谈的呢?但笔者还是持反对武统的立场,并不是说中国没有这个实力。但是,“人心回归”才是根本。

 

世界:“后真相”年代的公民责任

“后真相”与“后信任”的年代:一切皆不可信?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58392

 

点评:时代的乱象,普通人真的无能为力吗?其实就一句话:请永远不要放弃对真相的追求!

 

世界:发达国家制造业重现荣景的神话

The manufacturing jobs delusion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buttonwood/2017/01/economics-and-finance?fsrc=scn%2Ftw%2Fte%2Fbl%2Fed%2F

 

点评: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作不可能再回到几十年前的荣景。右翼民粹主义者或许可以忽悠白人工人阶层的选票来掌权,但政治人物迟早要面对产业升级的问题。

 

开个玩笑——此时不禁想起弗里德曼的一句话,他希望美国“做一天中国,一天就好”……

 

特别推荐:思考“中国崛起”

罗岗 | 【保马原创】何以中国?——2016年阅读札记

http://chuansong.me/n/1440345651067

 

点评:再次重申,中国崛起已经是事实了。关键在于这个崛起会带来什么。诉诸民族主义,终归只能动员自己的人民,却无法真正领导其他国家。在上个世纪,出于对英美霸权的抗拒,日本和德国的民族主义复兴路线,给自己和周边国家都带来了灾难。希望这种惨痛的教训不要在中国崛起中重演。

 

中国一定要提出普遍性的论述,而这就无法回避20世纪那场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重温革命,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当年的实践,而是从中得到批判性的资源,找到建设新社会和新世界秩序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