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威评论:研究华人,分析世界,挑战舆论

《纽威评论》停摆了一段时间。终于注册到了可以每天推送的订阅号,所以此刻开始重新出发,坚持不再停摆。

网站:newayopinion.com/zh

联络邮箱: editor@newayopinion.com

 

***以下是正文***

文/ 的士佬

“Build that wall! build that wall!”

gettyimages-511281150

trump-rally

群众热烈高呼口号。人类的救星川普大帝走到舞台中央,向恶势力宣战。这是现在全球收视率最高的真人秀#让美国再次勃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里的经典画面之一。

 

在这个“超级英雄”故事里面,其中一个恶势力叫做拉丁裔移民。根据领袖川普的论述,他们抢工薪阶层的工作,并且很多都是强奸犯。那么这个“十恶不赦”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呢?这是看了第一季节目(#让美国再次勃起!选举篇)后,个人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于是决定撸起袖子,敲打起键盘,试图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这个群体的相关资料。

 

在互联网的世界游荡了半天后,一位amigo进入了我的视野。他的故事或能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去窥探一个族群的状态。而看了许多跟他有关的视频,新闻和书籍后,我也渐渐意识到这位仁兄内心的一些纠结,困惑和问题意识其实也是超越族群的。可以让所有移民产生一些共鸣。

1464843757277-cached

 

 

Part 1: 自我流放的耿直boy

 

这位amigo叫Jorge Ramos - 中文音译应该发作吼黑.拉莫斯。1958年生人,成长于墨西哥城。24岁前的人生轨迹并没有超越一个普通墨西哥人可以想象的范围。

maxresdefault

早期家里有点小钱,曾经一家老小一起飞去迪士尼乐园游玩,对当时的墨西哥家庭来说算是小康了。可后来老爸身体不太行了,经济状况开始下滑。以至于到了大学阶段,拉莫斯必须打工来付学费。打得最长的一份工是在父母朋友家的旅行社。这个打工经历,让他有机会出国转悠了几次。让他渐渐感觉到,自己以后可不想天天缩在一个小办公室,度过余生。很快,因缘际会下他在广播电台找到了一份part time。

 

由于“不喜欢追着别人跑”,拉莫斯并没有那么把这份新工作太当回事情。总觉得搞新闻没啥前途也好像不能做到什么,自己还是停留在“课余打工”的心态。开始他主要是做做制片助理,后来开始有了些采访的机会。而在1981年3月底发生的美国总统里根被刺事件,让他开始确立要以新闻作为自己一生的志业。由于电台完全没有驻美记者,而他作为全公司最没经验,却唯一同时会说英语和美签没过期的工作人员被派往了华盛顿。这次任务他并没有完成得很好,但至少是硬着头皮完成了。而华盛顿之旅让拉莫斯认识到了跑新闻让他感到兴奋,似乎可以感受这个世界的节奏。

 

毕业后没多久,拉莫斯跳到是墨西哥最大的媒体集团Televisa旗下的电视台。高大上的电视台并没有带给拉莫斯荣耀。因为Televisa同时也是传媒界和学术圈公认最臭名昭著,缺乏新闻伦理的媒体。果然好景不长,在做一次关于墨西哥人民心理状态的专题中,由于拉莫斯纳入了两位异议学者论述专制政府对民众心态影响的言论,整个故事被主管强行修改了。原先的内容精神全然不见,变成了一期给政府的歌功颂德的节目。这个事件惹怒了拉莫斯,激起了他耿直boy的属性。

 

因为此事,他几个夜晚都难以入眠,于是写了一封辞职信,把辞职的理由清楚写明,并印了好几份,不光给了主管,也给了整个公司上上下下的同事。辞职信的结尾处写到:

 

“… what was asked of me goes against my honesty, principles and professionalism… having done it would also have been an assault on the most simple and clear idea of what journalism is: a search for truth.”

 

既然新闻追求真相的底线没有了,他不得不选择离去。这一“冲动”行为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刚刚踏入的墨西哥新闻业向他彻底关起了大门。跟所有年轻人一样,面对这一的局面,他首先想到的是去读书。当时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给了他offer,但没有任何奖学金。最后祖母拍板,不给他提供学费和生活费,所以英国是去不成了。他想过偷渡去美国打拼,就在准备要闯关的时候,UCLA的电视新闻项目给了他入取通知书。终于在1983年,24岁的拉莫斯踏上了美国,这个带给他一切荣耀和苦难的土地。

 

Part 2: 英语说不好,却做新闻梦

2995689113_c54d693150

来了美国发现,自己在墨西哥学的那些英文,没什么鸟用。所有在墨西哥对英文和美国的认知,都要打碎,然后从头学起。平时他除了上课,就是打工。认识了不同的朋友,顺便泡泡妞。与一般留学生无异。当然他长得比较帅,泡妞方面的确比普通人方便些。UCLA的课业也很快结束了,毕业后该干嘛呢?他还是想做一个新闻工作者。于是辗转找到了一个洛杉矶当地英文电视台的负责人。

 

“哥哥,你说我在你这儿混个小记者行不行啊?”

 

“我劝你还是别想在美国把媒体工作当作职业了。首先,你的英文口音太重,我都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第二,如果你想做西班牙语的新闻工作。很抱歉,我可以跟你说。所有的拉丁裔,就像之前的意大利裔,德国裔和爱尔兰裔一样会被美国同化。第二代移民开始都只会说英文,西班牙语的媒体根本存活不了多久”,电视台的美国大叔立即怼了回去。

 

其实人家也是苦口婆心,为了这位刚刚来美国too young, too naive的小青年好。有时间发新闻梦,不如找份稳定工,老老实实拿绿卡,娶老婆,把“美国梦”寄希望于下一代。毕竟说话口音重到大家都听不懂,在主流媒体混,甚至想上电视的确是异想天开。就好像你如果长得像陈汉典,就真的很难成为梁朝伟那个级别的演员了。

 

但是

 

 

耿直。

la-et-jorge-ramos-immigration-20130604-dto-003

在电视上说英文肯定是不现实,就自然了加入了美国的西班牙语电视台。这样一投入就是三十多年。拉莫斯从记者跑新闻,做到了黄金时段的新闻主播。他所属的西班牙语电视台Univision 并没有像那么美国大叔分析的那样凋零,反而成为了全美国收视率前五的电视台。没有错,全美国包括英文主流媒体算在内,Univision这家电视台的收视情况是美国前五的。在一些时段,甚至是排在全美第一的。也就是说这家电视台近年来会时而让ABC, NBC,CNN等主流媒体成为浮云。

fusionunivisonhq_courtesyunivision

而拉莫斯的个人发展呢?他在2002年出版的自传《No Borders》大致总结了自己的新闻生涯:

 

- 采访了全球60位国家领导人

- 见证两次恐怖袭击

- 做了四次战地记者 (包括一次公司不让,自费报道的阿富汗战争)

- 两次死亡威胁

- 两次紧急迫降

- 两次暗杀事件

- 做了超过20年的记者

- 做了数以千计的报道

rtx1pnl1

以上只是截止15年前的记录。而今,他仍然在西班牙语新闻主播台上每天与全美国和整个拉丁世界的观众见面。还参与了Fusion TV,一个主打美国年轻人和拉丁裔背景移民的英文媒体。是的,他真的开始用英文做节目了。2012年美国大选,他也用英文主持了两位候选人与拉丁裔社区的见面问答会。整个形式近乎于总统辩论。2016年,因为在记者会上与当时的总统候选人川普发生冲突成为新闻焦点。也因为这次经历,他决定深入川普粉大本营,采访了包括3K党在内的大大小小排外及种族主义的组织,做成了一部纪录片《Hate Rising》。这部探究美国白人至上主义思潮再度崛起的片子,受到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关注。多个国家的主流媒体都与拉莫斯做了专访。

 

此外,过去30多年,他出版了12本书。其中六本为西班牙语。三本为英文。还有三本为英西双语。他亦得到了8座艾美奖的殊荣。

jorge_ramos-mariaelena-emmys2012-e1349286146502

当年劝他别妄想新闻梦的美国大叔呢?已经离开传媒圈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个少数族裔说着外国语言的媒体人不但可以在美国存活,还能一步一步越做越大呢?拉莫斯在很多次演讲和专访中谈了这个问题。他分析下来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我所在的社区牛逼,所以我牛逼。

 

 

Part 3: We have seen the future, and the future is ours. - Cesar Chavez

 

把镜头拉回到80年代的洛杉矶,刚刚开始为西语电视台跑新闻的拉莫斯,发现一个现象。当时,在南加州地区,拉丁裔的移民人数非常多,社区非常热闹。但是这个人数众多的族群却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力量。不少拉丁裔背景的人开始出来参选,可是他们几乎做不到同时流利使用英西双语,甚至很多人几乎不用西班牙语。而非拉丁裔的政治人物跑来拉丁社区连装模作样用几句西班牙语寒暄的话都不愿意去说。

 

但过去几十年,美国却刮起了“拉丁浪潮”(Latino Wave)。

 

“现在做拉丁裔是酷的,而以前是很怂的一件事情。甚至在一些地方真的看得到‘墨西哥人与狗不得入内’这样的标语,我真的没开玩笑”,多年后在哈佛大学,拉莫斯对在座的学生描述到。

 

而“拉丁浪潮”之所以形成,有三大重要因素。首先,拉丁裔的人特别爱“造人”。出生率全美第一,人口蹭蹭地增加。现在跑去加州的医院里看看新生儿的名字基本上英式名少过西班牙语名了。第二,信息科技的发展。从卫星电视到互联网崛起,移民社区与原居地的距离越来越少。几乎同步信息在交流。这其实是个信息全球化的结果。事实上,华人社区同样如此,今天在全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新移民,很多时候拿起手机基本就是生活在一个大中华地区的延伸性文化空间里了。第三个元素就是拉丁裔移民的特殊地缘性。不论是亚裔,还是欧洲裔移民,原居地都与美国隔着大海。而拉丁裔移民的原居地就在拉丁美洲地区,与美国不远。所以往返会更容易且频繁。

 

总结起来,出生率高造成了人口基数及在美国各民族中的比例增长。到了2050年,拉丁裔会成为全美第一大族群。占全国人口⅓。人多,力量大。或者说人口多至少能把力量大的潜在条件创造出来。而信息科技与地缘优势导致了拉丁裔社区的语言和文化不那么容易消退。根据拉莫斯的说法,在美国第二代,第三代的拉丁裔美国人能够比较好运用西班牙语的人仍然很多。换言之,出生在美国的拉丁裔,并没有如同早先的意大利裔,德国裔那样完全被所谓的美国主流社会给同化。可以说“拉丁浪潮”真的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条件促成。

 

墨西哥裔民权运动领袖Cesar Chavez在八零年代说过的一句著名口号一语成谶:

3bfb7ef245203969b93d68919c755517

“我们已经见到了未来,未来是我们的”。

 

在文化上,拉丁元素已经进入了主流,不论是在流行音乐,还是职业棒球联赛。而政治上,拉莫斯声称一个美国总统候选人如果拿不到至少33%的拉丁选票就不可能入主白宫。所以形成了,拉丁裔作为一个族群成为全美政治格局里面的Kingmaker,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当然川普胜选是个例外,毕竟他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例外。)

 

人口,文化和政治几个层面的变化使得拉莫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构想:

 

2050,他要看第一位拉丁裔的美国总统。

SIMI VALLEY, CA - SEPTEMBER 16: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 Marco Rubio and Ted Cruz take part in the presidential debates at the Reagan Library on September 16, 2015 in Simi Valley, California. Fifteen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are participating in the second set of Republican presidential debates. (Photo by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Photo by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这就是一个族群非常具体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象征意义或许大过实质意义。2016年的总统大选,已经有了两位拉丁裔背景的候选人Marco Rubio 和 Ted Cruz。(都是古巴裔)有意思的是他们都是共和党人。传统来讲拉丁裔社区是倾斜性地支持民主党的,因为政策立场的关系。所以,拉莫斯也提醒自己的社区,我们是不是因为他是个说西班牙语的候选人就一定要投给他?同时,他亦认为当两党都推出越来越多拉丁裔背景的候选人是个好事情。共和党有拉丁裔背景的候选人出来,说明他们重视拉丁裔的选票。甚至小布什的弟弟Jeb Bush因为自己会说西班牙语以及太太是拉丁裔声称自己也可以算作“拉丁裔”候选人。这一切都说明,两大政治机器都想要拉拢这个社区。这就给了拉丁裔选民政治运作的空间。只要关键时刻,都用选票告诉两党候选人,如果在核心政策不能够满足这个社区的要求,选票就是不会过去。久而久之,两个政党在拉丁裔最关心的议题上面都要向这个族群妥协。

 

本身庞大且多元的拉丁裔社区核心政策共识又是什么呢?在拉莫斯看来,除了古巴裔美国人与其他拉丁裔有分歧外,整个社区的一个核心政策共识就是移民政策。包括非法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s) 在内,拉丁裔社区希望给予他们相对宽容的政策和正常的社会地位。

 

拉莫斯一直强调,从数据上看绝大多数的拉丁裔移民都是合法途径来到美国。一些媒体和政治势力把拉丁裔社区刻画成满大街都是偷渡客本身是不公平。而至于非法移民的地位问题,拉莫斯的思路其实非常简单。移民为什么要过来?你在家乡一天赚5美金,在美国半小时赚5美金,为了改善生活你怎么做?非法移民来了,只要不作奸犯科,对社会不会造成负面影响。各项社会研究和政府数据证明,非法移民绝大多数规规矩矩纳税,犯罪率也不比整个社会高。而他们从事的工种则往往是是美国当地人包括所谓的白人工人阶级(white working class) 不愿做的。所以说墨西哥人抢了白人工作,本身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然而现实状况中,很多非法移民的下一代是从小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把孩子们的父亲,母亲遣送回原居地,拆散一个家庭即不人道也没有意义,同时浪费社会资源。从拉丁裔社区统一战线的角度看,他认为应该在移民政策上要坚定立场。毕竟作为移民,所有人都能体会那种心酸。而作为一个社区,拉丁裔更是一个大家庭。

004524fa4152367f9ec8032a8dd929e4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participates in a town hall meeting hosted by Univision at Bell Multicultural High School in Washington March 28, 2011. With Obama is moderator Jorge Ramos, a news anchor for Univision. REUTERS/Kevin Lamarque (UNITED STATES - Tags: POLITICS)

REUTERS/Kevin Lamarque

 

这个坚定的政策立场思路一方面给整个拉丁裔社区做出了战略性的展望,同时也给拉莫斯带来了不少非议。不少人认为作为新闻工作者,拉莫斯的公开立场已经让他失去了该有的中立性。这一点,他的态度很明确,他就是一个服务拉丁裔社区的媒体人。关乎到社区利益的议题,他当然要鲜明自己的态度。于是在采访美国政治人物,甚至总统的时候就移民政策的问题,他一定追究到底。连相对得到其比较认可的奥巴马也绝不放过。

 

作为没有做过深入研究的外人,我们真的不晓得拉丁裔社区是否真的有方向意识和政策共识。但至少拉莫斯作为一个社区的意见领袖努力抛出社区整体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出来(不论是2050拉丁裔总统的畅想还是移民政策上的坚定立场),都值得我们深思。同样作为生活在西方社会的少数族裔,华人什么时候认真讨论过政策共识和社区的战略性发展了呢?

 

 

Part 4: Where is home? 不属于任何一块土地是移民的宿命

 

“We become homeless”

 

成为一个无家可归者,是拉莫斯作为移民的体会。没有经历过移民这种生活状态和生命历程的人不一定可以想象出那种心理状态。人似乎天生在追寻某种归属感。移民者往往在拼命融入新社会和内心深深的乡愁之间来回情绪摆动。时过境迁后,往往会发现所谓融入主流社会,更多是一种迷思。外来者并非永远是局外人,但与本地社会和人群的某种距离感,是主观意识或潜意识内多少存在的。而故乡也注定成为记忆式的产物。再次回到原居地,移民者却又要开始体会生疏,甚至有种“外来者”的错觉。事实上,这并不是错觉。当你的生活中心全都在另外一个社会的时候,家乡已经不再属于你。而对于家乡,你也的确是“外来者”的某种客观存在。拉莫斯的口音永远存在,他在美国舆论场也基于移民的身份而得以存在。他从一开始就不可能成为完完全全的美国人。

 

但这并不代表,随着移民生活的推进,他的身份认同没有开始转变。通常来说,下一代的成长和特殊事件都会让新移民对新社会渐渐开始产生归属感。2001年的秋天,拉莫斯的儿子尼古拉斯(Nicolas)刚刚开始上小学。

us-flag-ap-640x480

“Look, Papa, that’s my flag”

911-wtc-aerial

每天送儿子上学的时候,就会听到尼古拉斯指着美国国旗说到。就在儿子刚开始学生生涯没多久,911事件发生了。当时拉莫斯刚回到迈阿密的家里,透过电视直播见证了这起改变世界史的事件。太太忍不住对着屏幕哭泣,而悲剧自然令他思考美国对于他作为个体的意义。在这个国家,他得到了目前所拥有了一切。他深爱的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他的孩子出生在这里,而那面国旗更是“尼古拉斯的旗帜”。多年后,拉莫斯承认911事件是他最终决定在2008年入籍成为美国公民的起点。(911事件发生后,拉莫斯立即亲自开车从迈阿密一路北上冲到纽约世贸大楼废墟现场进行报道。)

 

对于祖国墨西哥,拉莫斯的情感更为纠结。离开故土的时候,当然是因为对社会环境不满意,以及媒体行业不能给予他最基本的专业尊重。但这都不影响对祖国的热爱。他时刻关心着墨西哥发生的一切。时常还写关于墨西哥时局的专栏。他甚至曾今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回到墨西哥从政,直接去改变内心依然牵挂的国家。

 

可是真的回不去了。他很理性发现自己关于墨西哥的政论更是一种“局外人的视角”。当然这个视角的分析,并非坏事。只是另一个侧面证明,自己再关心祖国,整个节奏感已经不可能与祖国同调。最终拉莫斯接受了近乎是所有移民的宿命:不属于任何一片土地,却好似同时活在不同的世界。

tumblr_inline_ohd51ikrhz1s165p2_540

这种“无家可归”的状态其实也给拉莫斯的工作提供了帮助。不光是借着自身移民社区壮大的“时代红利”晋升美国重要的意见领袖。同时,因为身居美国,他可以比整个拉丁美洲世界的绝大多数媒体人相对更自由地做报道和采访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大事件和存在的大人物。几乎所有拉美领导人,包括已故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和已故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都被他采访。尽管当中有些专访,因为他的尖锐提问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培养了拉莫斯不一样的泛拉美视角。这是一个普通长期在墨西哥生活的墨西哥人很难拥有的。就好似很多大陆移民长期生活在海外,接触的人群和信息更多元化后,对两岸三地所发生的事情,都可能产生新的思考。这是抽离感给人带来的思考空间。

 

拉莫斯的自传《No Borders》副标题是:A Journalist’s Search for Home.

maxresdefault-1

显然,身份认同的尴尬,归属意识的困惑对于他来说是“生命议题”:

 

“I am still a journalist crossing borders, a man looking into a mirror, an immigrant without home.”

 

这是全书的结语。

 

或许,没有家并不是一件坏事。又或许,这就叫做四海为家。

 

***相关资料***

拉莫斯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拉莫斯的自传《No Borders》

 

拉莫斯主导的纪录片《仇恨崛起》(Hate Rising)

 

拉莫斯与川普起冲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