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威评论:研究华人,分析世界,挑战舆论
本期撰文/ 赵一昉
资料整理/ 卡尔 and 赵一昉
内容编辑/ 卡尔 and 赵一昉

 

#过去七天你该认知的世界:这个栏目每周一期,将给大家介绍一些值得关注,可能会被忽略的各地新闻事件和有深度的评论文章。同时会列出一周内各家媒体所放出的垃圾内容,反思当下的舆论现状。而对于世界在一周内的“短暂历史”,亦会从《纽威评论》的角度作出综述。

 

2016年11月21日-2016年11月27日: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的来了,旧的真去了。脱欧来了,香港本土派来了,川普来了,法国勒庞也快来了,而卡斯特罗真的去了。围绕着卡斯特罗,从政坛到社交媒体,一场激烈的争吵持续了多日。

 

其实有什么可吵的呢?无非就是对一个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人物做盖棺定论。从当下现实的角度,为了卡斯特罗的定位而争吵已经过时了。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冷战也结束了许久,而这几天的语言还是充斥着“冷战思维”。从历史学的角度,去给卡斯特罗的一生下定义还为时过早。当人类没把这个世纪活明白的时候,是无法全面理解上个世纪所发生的人,事,物的。

 

回到当下吧!我们真的处于一个新的时代。想想你的生活点滴。从你怎么购物,上课,记笔记,聊天,恋爱甚至偷情,跟二十年前,十年前,五年前,甚至三年前还一样吗?真的不一样了,从msn到微信。短短几年,恍若隔世。而新时代的注定产生新的问题,甚至是新层次的问题。现在好似Uber产生的就业问题是Uber司机与规章化,工会化的传统的士司机的冲突,而不久的将来Uber也好,Google也好,它们对于汽车产业的颠覆将会是直接绝杀司机这个行业。司机的就业问题就不是简单阻挡商业模式范畴上的Uber能解决的了。当新闻稿和基本法律问题都可以由机器人替代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在新时代处理这些新问题呢?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踢走移民,建立高墙,“期盼”传统制造业回归,显然不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民粹右翼的确开始在政治界和舆论圈(特别是网络世界)慢慢掌握话语权。另一边,台面上左派的陈词滥调,显然也不是一种新视野。目前我们看到的事实就是,当整个世界,从抽象到政治哲学一直具体到政策设立都需要新视野的时候,不论是台面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还是无处不在的网友,都依然在一个旧式的视野框架下做着没有建设性的争吵。

 

全球化与自动化让我们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科技突飞猛进的效果就是从物理结构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所以注定产生了前所未见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及道德问题。是需要人类体现人文性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开始思辨大问题,大政治,大哲学,从而应对这一个全新的世界。

 

***以下是本周择选的新闻***

 

美国:选后媒体新格局

alt-right%e5%aa%92%e4%bd%93%ef%bc%88steve-bannon%ef%bc%89

Donald Trump and the Rise of Alt-Reality Media

http://www.politico.com/magazine/story/2016/11/donald-trump-conservative-media-charlie-sykes-214483

点评:

其实,这周关于美国的消息,可不止本期推送的这一条。满屏幕还是川普,但是我们真的有点累了。目前看来,反思舆论环境和媒体的危机,比思考川普本人的政策和争议言论更有意义——争议大概会永远继续,而天知道他的昨天讲过的政策承诺,今天会不会算数。

今天许多具有强烈煽动性新右翼(alt-right)媒体,利用社交网络的手段散布煽动性的假新闻。他们利用社交网站制造热点的速度,远远高于一些试图进行事实核查的网站,这就是“后真相时代”。随着川普的胜选,这些新右翼媒体的人气又上一个台阶,并且他们因为从始至终坚定挺川普的态度,如今他们在保守主义者当中赢得了话语权,他们的路线进入了主流。对于像这篇评论文章的作者那样温和的保守主义来说,这是他最大的忧虑。

 

Obama Reckons with A Trump Presidency

161128_r29100_rd-690x960-1479432238

http://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6/11/28/obama-reckons-with-a-trump-presidency

点评:

纽约客的跟踪报道,从选前到选后,在奥巴马身边记录他的对当下的看法。文章很长,值得看完。

 

台湾:左派作家陈映真逝世

%e9%99%88%e6%98%a0%e7%9c%9f

赵刚:为什么要读陈映真?——《橙红的早星》自序

http://www.cul-studies.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9&id=419

赵刚:两岸与第三世界——陈映真的历史视野

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2/3837

点评:陈映真认为,台湾的历史(尤其是近当代史)是中国历史的一有机部分,但同时,或因此,也是一独特部分。对于这个立场的重要意义,赵刚先生做出了精彩解读:

……那么,这个被陈映真早就提出的「前殖民地第三世界」观点,对中国大陆的知识状况,是否有任何意义呢?我认为是有的。特别是万隆会议以来的三、四十年间,一直把自身在观念上置放于「第三世界」的中国大陆知识主流,其实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第三世界身份,因为它基本上没有被殖民过。因此,台湾的长达半世纪的「殖民地经验」,对中国大陆的知识界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藉由「殖民」作为一个中介所得到的对台湾人民与社会的理解,作为方法,进而建立一种比较贴近大多数第三世界社会的历史处境与文化状况的「前殖民地第三世界」观点。也就是说,将这个「台湾经验」内在于中国的当代思想的起始感觉中,庶几可以建立一种比较坚实、比较内在的第三世界观点——可以更内在地理解韩国、越南、冲绳、印度,乃至非洲大陆。中国大陆在近几年的崛起中,在其周边所造成的疑虑与敌意,虽说和西方所进行的战略布局与利益动员有关,但反求诸己,中国大陆对周边「前殖民地第三世界」缺乏同情的理解,也是原因之一罢。非洲太远就先不说了,就拿邻近的越南来说吧,我认为离开它近百多年来的殖民经验,以及长期在一个大国边缘的精神处境这两点,是无法真正理解它的,于是只能陷入一种对方是背信弃义的恼怒中。但现实上,这几十年来,特别是90年代后,大陆知识界的主要关心,在更乏道德意识的「追英赶美」的热症之下,已经不包括第三世界了,从而台湾作为中国历史的一有机部分的这一特点,对其知识状况的参照作用,也就更难以被关注了,因为热症之下是不会停下来检查自己的知识状况的。

……战后台湾社会因为不曾真正面对「前殖民地」历史,使得「中国(人)认同」在岛屿上陷入了不确定状态。陈映真1960年〈乡村的教师〉的主角吴锦翔,他认同他是中国人、他抗日、他认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但他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如何成为左翼,而是如何成为「中国人」,因为他出生于1920年的台湾,并成长于皇民化的高潮时期……。这个「中国人」的意义与内涵,对他不确定、不自明,充满想像,而那固然是他不安与痛苦的来源,但同时也是一种更深刻的反省(到底什么才是「中国人」?)的契机。今天中国大陆的知识界,有左翼有右翼,辩论争执都在「左」或「右」,但从没有提问:如何当一个中国(人)的左翼或右翼?这是因为,不知是好或坏,「中国(人)」是自明的。也许将来的台湾作为「前殖民地的第三世界」的视角,能够帮助在大陆的中国知识份子能重新思考「中国」。要将中国认同抽刀断水固然是虚无的、去历史的自毁之举,但将「中国」视为百分百完全自明,也未必一定是好事。「中国」需要在一种对其有「温情与敬意」的心情下,将之问题化。

 

马来西亚:反对派蓄势待发

%e5%87%80%e9%80%89%e7%9b%9f-%ef%bc%88%e9%a9%ac%e6%9d%a5%e8%a5%bf%e4%ba%9a%ef%bc%89

大马黄潮屡屡出动,真的拉不倒首相纳吉?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1127-international-malaysia-bersih5/

点评:纳吉之所以能够无视抗议浪潮,继续手握大权,甚至动用国安法打击反对派,关键就在于他善于操纵族群政治,把反腐败的议题扭曲成马来人和非马来人的对立。这种卑劣的手段在历史上屡屡奏效,是马来西亚政治的顽疾。反对派要想打垮纳吉,不光要在选举配票策略上团结,更重要的是要提出新的论述。

 

台湾:新政府鼓励都更

%e5%8f%b0%e6%b9%be-%e9%83%bd%e6%9b%b4

工商时报社论 – 政府推动都更应务本 不可投机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127000110-260202

以广州杨箕村为例 法拍大老说台湾都更「唉」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roperty/20161127/998700/%E4%BB%A5%E5%BB%A3%E5%B7%9E%E6%A5%8A%E7%AE%95%E6%9D%91%E7%82%BA%E4%BE%8B%E3%80%80%E6%B3%95%E6%8B%8D%E5%A4%A7%E8%80%81%E8%AA%AA%E5%8F%B0%E7%81%A3%E9%83%BD%E6%9B%B4%E3%80%8C%E5%94%89%E3%80%8D

点评:中国大陆当然有高效率的都更,但造成的代价也是人所共知。游世一先生举杨箕村作为例子,殊不知该村征地赔偿待遇最终得到改善,乃是村民通过上访抗争的结果!民进党政府为了刺激经济而大搞都更,可是台湾目前的住房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中,真的会有效果吗?最重要的一点,正如《工商时报》社论所说:“都市更新依其更新(renaissance)原意是指都市的文艺复兴,非仅是拆旧屋盖新楼,还要考虑屋里的人,考虑整个都市的机能与文化。然而很长一段期间,我们的都更就只注意怎么拆房子,怎么对付钉子户,怎么提高容积奖励;非仅未关注居住正义,也不曾思考屋里的人,至于都市美学更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以致都更后的都市景观愈加不堪,都更过程备受争议。”

大陆大城市的首要问题是从外地涌入的人口造成的压力,可台湾这状况远没有那么严峻,完全可以用更加长远的角度去规划。想想看,为什么这么多华人愿意去台湾旅游?如果一些传统街区被破坏,取而代之是一片高楼林立的状况,又有什么意思?

 

香港:青年一代的住房危机

%e5%ba%9f%e9%9d%92%ef%bc%88%e5%85%ac%e5%b1%8b%e9%82%a3%e4%b8%aa%ef%bc%89

配额计分 歧视单身

https://www.thestandnews.com/society/%E9%85%8D%E9%A1%8D%E8%A8%88%E5%88%86-%E6%AD%A7%E8%A6%96%E5%96%AE%E8%BA%AB/

点评:港英政府过去在公屋政策上的成功,让他们走出了60年代的危机。香港回归后,政商高度结合的地产霸权之下,港府在供应土地建设公屋方面不够积极。如今,面对高涨的房价,要想让社会稳定,特区政府的公屋政策就显得愈发重要。但是,更重要的矛盾,在于公屋政策还是按照几十年前的理念,偏向于老人和有家庭者,而忽视日益庞大的单身年轻人对住房的需求。这群年轻人大多可以被称为是“新穷人”(working poor),教育程度不低,很希望享受生活,但收入却属于中下水平。在长辈看来,年轻一代太娇气了,所以他们发明了“废青”这个说法。然而,年轻人与老一辈的思想已经不同,他们对于个人空间的诉求非常强烈。如果能够解决住房问题,今天香港社会的激进思潮将失去后盾。

当然,这不光是香港的问题,应该说是整个世界的大城市之中,都有类似的地产霸权和苦恼的年轻人。

 

香港:前港督彭定康对香港前途发表演讲

%e5%bd%ad%e5%ae%9a%e5%ba%b7

彭定康「善治:民为贵」讲辞中文版全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altime/news/20161126/55967705

点评:即使时隔多年,彭定康对港人诉求的把握还是非常到位。

 

澳门:香港人大释法后续效应

澳门政府拟修订选举法 立法会参选人须签声明书 拥护《基本法》

https://thestandnews.com/%E6%BE%B3%E9%96%80/%E6%BE%B3%E9%96%80%E6%94%BF%E5%BA%9C%E6%93%AC%E4%BF%AE%E8%A8%82%E9%81%B8%E8%88%89%E6%B3%95-%E7%AB%8B%E6%B3%95%E6%9C%83%E5%8F%83%E9%81%B8%E4%BA%BA%E9%A0%88%E7%B0%BD%E8%81%B2%E6%98%8E%E6%9B%B8-%E6%93%81%E8%AD%B7-%E5%9F%BA%E6%9C%AC%E6%B3%95/

点评:澳门没有主张脱离中国独立的政治势力,甚至连泛民主派都不成气候,故而修法的提议在澳门不会引起什么波澜。可是,这个举动给港台放出的讯号是明显的,那就是一国两制在逐步收紧……

 

台湾:同性婚姻权益——修法还是另立专法?

%e5%8f%b0%e6%b9%be%e5%90%8c%e6%80%a7%e5%a9%9a%e5%a7%bb

律师吁总统别骗选民:同婚立专法 只是文字游戏

http://udn.com/news/story/10596/2132416

点评:针对同性婚姻,不修改民法而另立专法,不仅成本更高昂,而且“婚姻平权”的意义也大打折扣。民进党政府屡屡跳票,社运界的耐心就快用完了。

 

加拿大:小特鲁多悼念卡斯特罗引争议

2000%e5%b9%b4%e5%8d%a1%e6%96%af%e7%89%b9%e7%bd%97%e5%8f%82%e5%8a%a0%e8%80%81%e7%89%b9%e9%b2%81%e5%a4%9a%e8%91%ac%e7%a4%bc

Statement by the Prime Minister of Canada on the death of former Cuban President Fidel Castro

http://pm.gc.ca/eng/news/2016/11/26/statement-prime-minister-canada-death-former-cuban-president-fidel-castro

Trudeau widely criticized for Castro statement

http://www.ctvnews.ca/world/trudeau-widely-criticized-for-castro-statement-1.3177962

点评:小特鲁多因为在悼词中没有提到“独裁者”,因此被媒体,说他美化专制。CTV的新闻标题简直讽刺,小特鲁多“广受”批评,结果内容不过是美国共和党和加拿大保守党政治人物的批评而已,完全无视更广大的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卡斯特罗的正面评价。小特鲁多希望在外交上有所作为,恐怕最大的麻烦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本国的人民缺乏一种全球视野。

 

英国:布莱尔重出江湖

%e5%b8%83%e8%8e%b1%e5%b0%94

Tony Blair’s unfinished business

http://www.newstatesman.com/politics/uk/2016/11/tony-blair-s-unfinished-business

点评:面对排外民粹主义的泛滥,布莱尔挺身而出,决定更加积极的参与公共讨论,希望影响时局。在访谈中明确的指出这个时代应该超越传统的左右之争,而是应该思考面对全球化,开放对封闭的问题。

当回忆起布莱尔时,我们无法把他与他的政治理念分开,这是他超越普通政治人物的地方。但是,他的悲剧也正在于此。由于他在伊拉克战争决策的严重错误,使得很多人在厌弃他的同时,也使他的理念品牌黯然无光,新工党最终变回了老工党的模样。

 

特别推荐:史学家欧立德谈“新清史”争议

%e6%ac%a7%e7%ab%8b%e5%be%b7-%e6%96%b0%e6%b8%85%e5%8f%b2

访谈︱欧立德:新清史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叙事,它没有政治企图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68684

点评:欧立德说,有一些人一定要执著于新清史的视野是否“正确”,认为这是所谓“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在我看来,这未免太政治化了。历史有正不正确的标准,对我来说是一种不学术的姿态。争论和争议总会存在,这是做学问的一个最基本的道理。

其实,新清史对传统清史的“汉化”视角背后的思路(汉化=中华民族形成=中国疆域与认同之确定=中国作为政治概念同族群文化概念一体化)之批判,未尝不是一个我们反思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概念之形成,以及今天中华民族这个词的意义的机遇。面对分离主义思潮,仅仅用政治正确的方式强调大一统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论建构。

 

特别推荐:新书《未来简史 - “神类人”》 作者:哈拉瑞

homo_deus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6/sep/11/homo-deus-brief-history-tomorrow-yuval-noah-harari-review

点评:之前写了人类简史的哈拉瑞,很快又出了新书。上一本探讨,人类怎么来的,为何几种人属类动物,只有我们这种人类得以存活并且成为万物主宰,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性等问题。而新书讨论的是人类未来的几种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不论会产生多少问题或进步,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构想 - 那就是一些人类可能在200年内,进化成新的物种。而这次的进化,是地球物种史上,第一次挣脱“自然选择”式的进化。人某种程度将成为新的“上帝”,而新的物种亦可能成为具有“神一般属性”的人。当然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具有历史学意义的学术性推论。目前未有中文版,若等不及,推荐购买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