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威评论:研究华人,分析世界,挑战舆论
主持人/ 赵一昉 and 卡尔
资料编辑及备注撰写/ 卡尔
技术支持/ 斌

 

想听Podcast(广播)就搓上边的条状哦!

 

520就职以来,蔡英文正式以主角的身份站在了两岸的历史舞台。这一百多天来,蔡英文表现到底如何,众说纷纭。本期节目从她的双十谈话,着重探讨蔡英文作为政治人物的“政治能力”到底如何。(注意,我们谈的不是“执政能力”而是“政治能力”。)面对两岸困局,蔡英文到底下的是什么棋呢?

 

***本期节目的一些小备注***

 

执政能力:更多是指作为一个行政首长,其治理一方社会的能力。社会是否在一个团队的治理下有进步,经济有发展。执政团队是否有效推出好的政策便得以执行。

政治能力:俗称政治手腕。一个政治人物,在面对内部及外部诸多客观环境约束下,是否有能力去斡旋,角力,对抗,整合过程中达到自己在政治上的目的。

——新政府上台时日尚短,蔡英文的执政能力还有待观察,然而从目前来看她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能力。

 

解读蔡英文双十演说

 

一、外界的第一观感,不免是感觉到蔡英文演讲中的许多修辞似乎有点模糊。不过,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她事实上是要对四股不同的力量喊话:中国政府、美国政府、还有岛内蓝营和绿营的支持者。特别是关于两岸问题,双方都有许多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

 

二、九二共识的重要性

在这次演讲之前,两岸的关系降入冰点,因为中国政府坚持要求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两岸才有互动的空间。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九二共识的内涵,下面是国台办关于九二共识的资料: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协与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继续进行工作性商谈。对于如何在协议文本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双方各自提出5种文字方案,但未形成一致的意见。随后,海基会代表“建议在彼此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各自以口头方式说明立场”,并又提出3种口头表述方案,其中第八案的表述内容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这一口头表述内容,由海基会代表逐字逐句念出,请海协代表现场记录下来。

 

海协研究了海基会的第八案,认为这个方案表明了台湾当局和海基会谋求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虽然提出对“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但没有出现具体涉及“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文字,而海协历来主张“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在得到海基会11月3日来函作出“已征得主管机关同意,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达”的正式答复后,11月16日,海协致函海基会,表示同意以各自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并提出海协的口头表述要点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海协还以附件的方式,将海基会的第八方案附在函中。12月3日,海基会回函对此不表异议。至此,双方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3年8月12日海基会出版的《汪辜会谈纪要》,也记载了海基会在两会同意以各自采用口头方式表述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后,才积极考虑举行汪辜会谈。

 

两会共识的历史原貌是十分清晰的。在“九二共识”中,双方都表明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态度;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海基会表示“认知不同”,海协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做了求同存异的处理。换言之,“九二共识”是在双方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态度的前提下,暂时搁置了对“一个中国”政治含义的分歧。正是在此基础上,两会成功地举行了汪辜会谈,建立了制度化的协商与联系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商谈,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治语言的模糊性,是一种“妥协的艺术”,“九二共识”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海基会提出的第八案,“在海峡两岸谋求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关于这段话如何解读,大陆方面强调“九二共识”的关键在于“一中”,台湾方面则将“九二共识”概括为“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侧重于“各表”。

在大陆官方宣传中,“九二共识”被概括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可是,原文中的“虽”这个字被刻意忽略掉了。不要小看“虽”这个字,这对台湾来说非常重要,这意味着先要承认两岸对一个中国的涵义是不同的,才有共识——实际上,这几乎是要求大陆必须正视中华民国的存在。然而,大陆从来就没有承认过“各表”。不过,为了统战的需要,大陆对于蓝营在岛内强调“各表”,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今天最大的问题,即使在习马会这样历史性的破冰之旅后,“各表”还是没有在双方的致词中出现。在大陆长年的压力之下,岛内越来越多民众认为,接受“九二共识”,就是被迫接受大陆版本的解读,也就是仅仅强调“一中”(没有各表,那自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终统”。蓝营的论述陷入困境。至于绿营,那就更不可能接受了。

 

三、蔡英文的“一中”?

蔡英文出于岛内现在的民意和作为民进党人的政治立场,她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识”。但正如她演讲中所说的,她希望“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维持台湾民主以及台海和平的现状”。

既然大陆强调“九二共识”的要点,在于“一中”原则,反对“台独”(彻底废除中华民国宪法中的“一中”内核)。蔡英文的聪明之处,在于她使用一些符合“一中”原则的词汇,并且实际上放弃了法理台独的立场,从而向大陆释出善意。大陆很可能不会买账,但是她也借此亮出自己的底牌,同时试图在蓝绿当中寻找共识。

在演讲的一开始,蔡英文说:

今天是中华民国一百零五年的国庆。我要特别感谢远道而来的各国贵宾,还有我们从世界各地回到故乡台湾的侨胞。谢谢大家,跟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个庄严的国家庆典

我也要特别谢谢陈金锋先生,今天他离开了熟悉的棒球场,带领所有人唱国歌。他是我们全台湾人心目中的英雄。

在国家生日的这一天,我要向这么多年来,曾经为这个国家奉献和牺牲的人,致上我最深的敬意。

这个国家曾经走过威权统治丶走过族群对立丶也曾经走过国家认同的尖锐对立。对于过去,我们心中抱持感念。现在,新政府肩膀上的责任就是要让这个国家脱胎换骨。

蔡英文承认中华民国的存在,这个国家的生日是“双十节”辛亥革命纪念日。作为民进党人,这是放弃了《台湾前途决议文》的法理台独立场。可是,如果仔细读下去,我们就会发现蔡英文用词的巧妙。

这个国家曾经走过威权统治、走过族群对立、也曾经走过国家认同的尖锐对立。对于过去……”——这个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国,1912年到1949年一系列大事例如北伐、剿共、抗战都被忽略了。“威权统治”、“族群对立”、“国家认同的尖锐对立”这些迁台之后的事件,才是真正的“过去”,也就是现在这个“中华民国”在历史上的真正开端。

这个论述的模糊性和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中华民国是目前岛内的“最大公约数”。

对于两岸关系,我要再次重申,建立具一致性、可预测、且可持续的两岸关系,维持台湾民主以及台海和平的现状,是新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维持现状”是我对选民的承诺。在520就职演说中,我的每一句话都未曾改变:新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我们也会尽最大努力来维持两岸间的对话与沟通机制,我们会尊重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也主张两岸应该共同珍惜与维护1992年之后、20多年来双方交流、协商所累积形成的现状与成果,并在既有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蔡英文迂回了一下,没有正面承认“九二共识”。但是,她接受“一中”的《中华民国宪法》,以及提到“国家统一前”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陆也无法给她简单扣一个“台独”的帽子。事实上,在演说后,《环球时报》做出了评论:“她知道今天的台湾比当年更没有资本与大陆对抗,因此她多了一些顾忌,想摸索柔性台独之路”。这种指责并非说蔡英文“挑衅”,而是认为她“狡猾”,不值得信赖。对于蔡英文来说,她肯定也清楚中国政府对于她这个“两国论”起草者不可能有什么好感。不过,只要没有进一步的激化矛盾,她对于岛内民意、美国政府都可以交代。

我也呼吁,两岸的两个执政党应该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造福两岸人民。

虽然过去几个月,两岸关系有些起伏,但我们的立场仍然一致而坚定。我们的承诺不会改变,我们的善意不会改变,我们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更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这是我们对“维持现状”的基本态度,也是基于对两岸和平的共同愿望。

我要强调,“维持现状”更积极的意义,是在深化民主机制的基础上,以更前瞻积极的作为,推动两岸建设性的交流与对话,进而建构可长可久的两岸和平稳定关系。

“新四不”,柔中带刚。维持现状,她不会主动挑衅,但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

两岸交流,要在“深化民主机制的基础上”,这是强调尊重岛内民意优先,而否定了由国民党高层人物与中国政府对话的思路。

我要呼吁中国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正视台湾人民对于民主制度的坚信

两岸之间应该要尽快坐下来谈,只要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什么都可以谈。两岸领导人应共同展现智慧和弹性,冷静的态度,一起把两岸现存的分歧带向双赢的未来。

中国大陆当局”,而不是“中国政府”,这通常是蓝营习惯用法,显然带有“一中”色彩。

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这与马英九在民国百年国庆上的演讲一致,这是岛内的底线(即使对中华民国的内涵和前途仍有分歧)。

正视台湾人民对于民主制度的坚信”,这是另一条底线。此外,蔡英文所要建立的台湾认同,不是文化上的,不是族群上的——因为这两者与大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台湾人民”的身份认同,或者说台湾人与大陆人最不相同的地方,首先是在于台湾人拥有一个西方式的代议制民主体制。

两岸之间应该要尽快坐下来谈,只要有利于两岸和平发展,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什么都可以谈”,这是释出善意,当然这话要联系到前面提到台湾方面的底线。事实上,蔡英文试图向大陆表明,这是她作为一个需要面对选民选票压力,以及她作为民进党人的政治立场,所能讲的极限。

 

四、结语

有些来自中国大陆的朋友可能会对本文的视角产生异议,难道你们认为蔡英文的所作所为是合理的吗?我们的回答是Yes。指责她“包藏祸心”,对我们理解她和她背后的台湾民意没有任何帮助。《纽威评论》一直以来试图表明,在任何政治上不同立场辩论之前,要首先要试图理解对方的逻辑所在。即使对方是必须被击败的敌人,那也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行。我们认为蔡英文所面临的内外的多重压力,在这次演讲中所体现的格局,是值得尊重的。

最后,国台办针对蔡英文的讲话,做出了强硬的表态:

我们再次重申,推动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改善与发展的真诚善意不会改变,为台海谋和平、为同胞谋福祉、为民族谋复兴的庄严承诺不会放弃,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有祖国大陆的繁荣进步做基础,有13亿多中国人民的强大民意做后盾,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步伐

这一次,国台办没有再讲一些“台独”不符合岛内民意、“寄希望于台湾人民”这类的言论。“有祖国大陆的繁荣进步做基础”,是鹰派立场,赤裸裸的实力展示。“有13亿多中国人民的强大民意做后盾”,则看出中国政府对台的强硬姿态,已经变成对内宣传民族主义的重要途径。

两岸关系的隆冬,还会继续很长时间。

 

END

 

***相关资料***

 

国台办:“九二共识”的历史真相

http://www.gwytb.gov.cn/zt/92/201101/t20110110_1686409.htm

 

蔡英文演讲全文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610105006-1.aspx

 

国台办: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步伐

http://www.gwytb.gov.cn/wyly/201610/t20161010_11588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