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威评论:研究华人,分析世界,挑战舆论
文/ Han Han
编辑/ 卡尔
编者注:Han Han是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 政治系在校学生,除了给《纽威评论》写稿,平日也给多大的校刊写些稿件。

h4_charlotte_testimony_zianna_oliphant

(图:在黑人Keith Scott被枪杀之后,夏洛特市议会召开听证会。9岁的黑人女孩Zianna Oliphant说:“我是来诉说我的感受的,我们一直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特殊的待遇,只因为我们的肤色,让我完全不能理解。”接着她就泣不成声,之后的发言更令人动容:“我们有许多父母因为这样被杀害,让许多小孩小小年纪就要去墓园替父母扫墓。我们根本不该遭受这样的待遇,我们需要父母陪伴我们。”)

近日,在美国夏洛特市,北卡罗莱纳州发生的警察射击毫无武装的黑人Keith Scott的事件再次掀起了全国对警察滥用武力,违反警规办事和对黑人为首的少数族裔的体系性的偏差,等等问题的抗议。 #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者在夏洛特带头上街游行抗议,对此事以及一系列警察枪杀毫无武装的黑人的事件表示不满。族群问题再一次成为整个美国的舆论焦点。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 到纽约著名幽默主持人Stephen Colbert,政界、媒体甚至娱乐圈都对此发表了一系列评论。然而,在微信朋友圈,这个大陆人、海外中国移民、中国留学生共同的社交和舆论平台,并没有对此事产生什么反应。 以娱乐性质为主的公众号(eg.北美吐槽君)一如既往的引领潮流。即使有对此事件发表看法的媒体和讨论,其内容和立场也相当单一,基本上都表示“黑人犯法,被击毙活该”的看法。 后来,几天后的“YG歌词事件”之后,认为黑人罪有应得的论调更加高涨。再后来,这件全国性的社会事件就像没发生一样,从朋友圈里消失了。笔者认为黑人问题是值得认识和讨论的全国性社会问题,也可以进一步的思考华人作为少数族裔在北美的自我认同、政治立场与其他族裔的关系。

%e9%bb%91%e4%ba%ba

好了,来让我们先看看这些警察和黑人矛盾都是怎么来的。在笔者的记忆中,第一次没有武器的黑人被枪杀成为舆论焦点的是2012年,社区保安志愿者George Zimmerman枪杀17岁黑人少年Trayvon Martin的事件。George Zimmerman最终以正当防卫被判无罪。George Zimmerman为自己辩护时,强调“他(Trayvon Martin)看起来很可疑”,所以才会跟踪他,以致最后发生冲突的。这给黑人社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当时的黑人抗议者怒吼:“我看起来是不是很可疑?”。

lebron-james-twitter-trayvon-martin

(图:2012年,NBA巨星Lebron James在Twitter发表了这张震撼性的照片。James和迈阿密热火队全体披上黑帽衫,并评论#WeAreTrayvonMartin。)

到2014年, Eric Garner在便利店门口卖单支香烟时被警察活活掐死。Garner的死前最后的遗言 “I can’t breathe.” 被旁人用手机录下,传上网络,瞬间成为全国焦点。

rose-james-irving-cant-breathe-shirts

(图:2014年,NBA巨星Rose,James和Irving对Eric Garner遇害表示抗议)

同年,12岁的Tamir Rice 被警察射杀,因为他持有一把仿真BB枪。(就是大家小时候都玩过的那种。)

2016年,自闭症医务人员 Charles Kinsey被警察射击,幸运的是他保住了一条命。Kinsey是躺在地上,上手举上天,并与警察沟通的时候被射击。警方后来表示事件是误射,当时警员在查找一个持枪欲自杀的男子。

然后就是最近Keith Scott被警察射杀。Keith之前被她老婆举报说是有手枪而且对她造成威胁,后来又撤回了举报,说威胁已经没了。被射之时,Keith是有一把Colt手枪在车内,但是他是否给警察造成了威胁,目前的证据仍然存疑。

很明显,以上的案例自然让黑人社区愤愤不平。黑人被射击不是每次都是黑人贩毒,强奸,抢劫,杀人,也不是警察每次失职,滥用武力手抖开火。每年很多起黑人被警察射死(2016年大概有194起),不是所有黑人都是无武器(被警察射死的大概27%都无武器),更不是所有黑人对警察都是没有威胁的。警察与黑人问题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比如前纽约市市长 Rudy Giuliani 和前纽约市警察局局长 Bratton 推行的拦截搜身(“Stop and Frisk”) 政策。拦截搜身是一种警察战略手段。在这项政策下,警察可以凭感觉搜查任何可疑的人。拦截搜身以及其他强打击政策为纽约市的治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得到了其他地区的效仿。然而,这类政策也遭到了社会上的反对。因为族裔偏见和极高种族针对性,黑人在这方面的不平等待遇的确是相当大的。另一方面,黑人的暴力犯罪率也相当高,46%的持枪抢劫是黑人干的,52%因为杀人的逮捕也是黑人的。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不能构成国家机器去系统性对黑人实行不公正的待遇,特别当问题的根源要追溯到美国自身不光彩历史及社会结构不合理的时候。世人更不应该基于这些理由,就去歧视某一个族群。反对歧视,是不需要条件的。

黑人更容易在社会上被警察针对,黑人为主的社区的福利普遍比其他族裔的社区差很多,黑人比任何族裔都容易在幼年时接触非法毒品, 黑人的高中辍学率比任何族裔都高。种种原因造成了黑人的超出人口比例的犯罪率和入狱者比例。

所以说黑人不是活该挨子弹,警察也不是闲的蛋疼才开枪。犯罪学上对警员工作压力是很有研究的。一般的北美巡警一个月平均会进行一到两次逮捕,这包括了可能出现对峙的逮捕情况。警察在对峙这种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开枪,一定原因是因为训练后的下意识;嫌疑人手不在视线内就是可疑,逼警员提高警惕和心理压力,一定原因也是恐惧,毕竟很多情况下的对峙都是有武器和大威胁的。当然,警员滥用武力的情况也不能被忽略——911之后的美国警察已经严重军事化了。不少警察近年来被指控谋杀或过失杀人。警察的过失行为也不能被忽略。

总之,黑人与警察的问题,有太多原因,黑人社区的责任,警察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媒体的责任;几乎每一起射击和之后产生的抗议甚至骚乱,背后的原因都是复杂的。无视问题的复杂性,做出过分简化的结论,只会加深不同族群之间的偏见。然而,微信朋友圈这个平台让人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的高速转变,新闻能否在我们的意识里24小时都是一个问题。比如去年San Bernadino枪击当晚很多公众号发起表示对死者表示哀悼,攻击穆斯林(更有甚者,有加拿大华人操着语法错误的英文,在写了一个网上请愿书说要弹劾加拿大总理贾斯丁·特鲁多,因为他的政府收容叙利亚难民)。然而,第二天又风平浪静,好像San Bernadino的人活过来了,微信回到了常态。笔者很希望这种现象只停留在微信这个虚拟的平台上,然而现实和微信的相似度很让人担心。实在不忍看到生活在北美的大陆新移民和留学生对于严肃的社会事件的关注就停留在三分钟热度和“专注打嘴炮”的层次而已。

再举一个有关华人的例子,纽约警察局华裔警员梁彼得在2014年11月初射死一个黑人。枪击案案发,接下来近几个月对彼得的警署内调查,他被开除,最后被纽约检察局告上法庭,都在各大媒体,社交网络报道转摘,给予很大的关注。然而,微信并不领情。一直到将近一年以后,彼得已经被判杀人罪,申诉到美国地区申诉法庭时,微信舆论才有点反应,发现一个华裔警官可能受到了不平等待遇。另一个例子是“YG歌词事件”,那首煽动抢劫华人的歌曲“遇见劫匪”(Meet the Flockers),其实早在2014年就发行了,而主流媒体和中文媒体当年都没注意到——毕竟那家伙本来就是一个名气不大的歌手嘛(2年时间,那首歌的Youtube视频点击量还不到50万)!中文媒体注意此事居然是因为两年后的#Black Lives Matter。这种舆论延迟实在令人唏嘘。而舆论延迟的timing,更使人怀疑中文世界不少朋友内心真正的初衷。到底是真诚为了反对歧视和族群冲突而进行舆论反抗,还是为了“针对黑人”本身?

new-bitmap-image

很多北美科技信息的专家形容微信为一个中国“在没有外来竞争的社交媒体下培养出来的超级软件。”很奇妙的事,微信用户到了中国以外的地方,此软件居然垄断了用户的信息来源,连舆论方面也没有竞争。理论上来说,新移民,留学生群体来到了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应该不是弱到毫无影响力的程度吧?可是,到底什么制造了微信上的这种特殊的舆论现象?中国软实力的上升?华人移民和留学生都不关心北美时事?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以下是相关资料***

How young Zianna Oliphant spoke for black rights in Charlotte

http://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37499686

Trayvon Martin Shooting Fast Facts

http://www.cnn.com/2013/06/05/us/trayvon-martin-shooting-fast-facts/